7月,沪深交易所IPO(一般指首次公开募股)申报为零,引发各种猜想。
此前,“IPO全面收紧、吃穿住等行业标的基本劝退(除非行业龙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暂停受理……”等“小作文”不断传出。
新京报贝壳财经梳理三大交易所公开数据看到,7、8月多为交易所申报淡季。其中,2022年7月,沪深交易所A股IPO仅有3家企业申报并获得受理。在业内看来,企业多在6月底集中申报IPO,因此7月申报数量较少。
(资料图片)
走过6月旺季,7月沪深“零申报”系常态
今年7月,仅北交所新增受理金苑种业一家企业IPO,沪深交易所出现了“零申报”。
实际上,2022年7月,沪深交易所A股IPO受理数同样不高,仅有3家企业申报并获得受理,分别是创业板项目慧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项目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板项目新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追溯至2021年7月,这一受理数量也仅有2家,分别是创业板项目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项目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看到,6月一般是申报的旺季。沪深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从首次受理日期来看,2023年6月,沪深交易所合计共受理了186家公司的IPO申请,2022年6月、2021年6月,分别为232家、210家。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年报到期,多数企业抢抓上半年末申报时点,往年企业多在6月底集中申报IPO。因此,7月申报数量较少,同时,7月底8月初也是审核的传统休假期。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华夏思享智库专委会主任苏培科也指出,7月IPO申报数量减少或出现零申报现象,主要是跟多数企业集中在6月申报有关。通常企业需要提交年度完整报告期的材料,为了补充年报数据,所以多数在6月末之前递交材料,从而保证财务资料的有效性。
25家企业上会,“审核并非突然放慢”
7月,25家企业上会,相比上月的54家明显下调。IPO上市审批调整同样成为焦点。
“审核确实放慢了,通常市场不好,节奏就会跟着放慢。上半年IPO数量就少于去年,并不是突然就慢了。”王骥跃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外界期待市场可以制约IPO速度,但目前只要给批文,就一定能发出去,投资者并不会主动拒绝IPO。
王骥跃称,市场行情不好,新股持续破发,投资者就可以拒绝、压价。比如,询价环节,大多数询价机构拒绝报价,没有足够的询价对象新股发行就会中止;发行环节投资者可以不申购,投资者拒绝申购,发行也会中止。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12只新股上市,其中,43只个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占比20.28%,略低于2022年同期的23.56%
“只有市场认真对待企业资质了,审核方面才可能放松。”王骥跃表示“时间会解决各种问题,终究会发展到投资者主动拒绝IPO的时候,即监管部门同意注册,但市场拒绝发行上市,IPO发行从而失败。但短期内很难达到这一程度。”
苏培科指出,注册制下的市场环境中,监管应该逐渐放手,让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发行上市。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在作出这种改变。“监管部门应该管供给的质量,注册公司的合法性,合规性,包括这些公司过往是否有违法违纪违规、财务造假等问题。”
谈及下半年IPO市场趋势,苏培科指出,下半年IPO数量应根据市场状况来定,如果市场行情走强,企业融资数量也会增加,如果市场行情低迷,IPO发行困难或发行经常失败,市场信心不足,企业发行上市的数量减少也正常。
日前,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提及下半年的重点工作时表示,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健全资本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宋钰婷
校对 柳宝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