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资本网 > 栏目首页 > 企业家 > 正文
C视频丨“龙吟希声——三国戏曲艺术展”:一出永不落幕的“三国戏”
2023-08-29 00:51:00来源: 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摄影 吴聃


【资料图】

梨园行里有句话:“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分分合合的天下大势与起起落落的英雄故事,共同交织出后世艺林取之不尽的文化底本。炽烈、宽柔、悲壮、旷达……“三国戏”总能在某个时刻给人以触动。

展厅外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8月22日,记者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龙吟希声——三国戏曲艺术展”正在这里举办。作为国内首个全面展示三国戏曲历史与艺术的精品文物大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来自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中国昆曲博物馆等9家文博单位的110余件(套)精品三国戏曲文物,让观众在领略戏曲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展览将持续至10月26日。

1

看历史:

台前幕后的秋月春风

走进展览序厅,首先引起观众注意的是锣鼓声。在传统戏曲表演中,锣鼓一响,意味着好戏开场。在序厅内,稍一抬头,在锣鼓造型的墙面上,一出武戏正在上演,屏幕上演员们你来我往的“打斗”,与展厅中一件武生的绿色缎平金绣连钱纹男靠在动静之间相得益彰,拉开了观众对那个“浪花淘尽英雄”时代的直观想象。

展览序厅展示的绿色缎平金绣连钱纹男靠

“三国是在我国老百姓中间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从西晋的《三国志》,到宋元的‘说三分’、《三国志平话》,再到明代最终定型的《三国演义》,三国题材影响了包括文学创作、绘画、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成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文化艺术中一个重要原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展陈部童思思告诉记者,本次展览试图以他者的视角,从“三国戏”的历史及流传、经典“三国戏”剧目、“三国戏”的角色妆造及乐器道具等多维度对三国戏曲进行解析。

童思思表示,正统“三国戏”自元杂剧创演至今,剧目多样、情节丰富、内涵明确,我们熟悉的元代戏曲名家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郑光祖等都曾创作过“三国戏”,而到了明清两朝,由于《三国演义》的普及,脱胎于三国的戏曲名篇更是大量出现。“比如我们这次在第一单元展示的南府抄本《鼎峙春秋》,就包含了清代乾隆时期宫廷御用作曲家周祥钰等编撰的二百四十出大戏,从魏、蜀、吴三国争雄鼎峙,一直演到三分归一统,构成了后来京剧中众多经典剧目的母本。”

展览展出的《同光十三绝》

逐渐深入展厅,一幅清光绪年间画师沈容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将观众带回到戏曲群星闪耀时。画作展示的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的13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在同治、光绪两朝,京剧艺术已经趋于成熟,京剧艺人们既继承、改编了一些传统剧目,又进行了反映时代的创作,三国戏即是其中尤为突出的成果。”从画面中也可以看出,十三人中,程长庚的扮相是《群英会》中的鲁肃,卢胜奎是《战北原》中的诸葛亮,徐小香是《群英会》中的周瑜,三国主题独占三席。

本次展览还集中展示了包括戏衣、道具、乐器、唱片、脸谱册等众多“三国戏”相关文物,它们都是戏曲繁盛年代的见证者,在几百年的时光中,“惯看秋月春风”。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展出的《鼎峙春秋》《清人画戏剧图册》、绿色缎平金绣连钱纹男靠、马连良《空城计》戏服、《同光十三绝》、梅兰芳《洛神》戏衣等,皆为其在西南地区的首次展出。

2

看创新:

见证戏曲发展中的“一小步”

精彩纷呈的三国戏曲舞台,为戏曲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创作题材,也为传统戏曲的创新提供着无限可能。

比如展览第二单元展示的《洛神》,即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根据曹植《洛神赋》构思、排演的一出古典歌舞剧。剧中,梅兰芳扮演的洛神依据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造型,一身仙气、如诗如画。“剧中‘洛水相会’一场,舞台上装置了三层高台,洛神和众神女通过独舞和群舞,表现‘拾翠羽’或‘采明珠’的欢悦心情,这是对传统京剧舞台的一次创新性运用,使舞台拥有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柔性画卷之美。”

展览展出的梅兰芳《洛神》戏衣

童思思表示,关于这出《洛神》,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梅兰芳表演时所穿的洛神戏衣。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早已听闻梅兰芳大名的泰戈尔,访问期间专程去观看了梅兰芳的《洛神》,并赠送梅兰芳印度纱布料。“梅兰芳十分喜欢泰戈尔赠送的礼物,并用这些布料重新制作了洛神戏衣。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件戏衣的披肩有鲜明的印度蜡染工艺特点,充满了异域风情,这也成为中印两位大师友谊的见证。”

与梅兰芳同时期的另一位京剧大师马连良,在改制设计京剧戏服方面同样有着自己的探索,这从展览第三单元展出的一件《龙凤呈祥》乔玄服饰中可以一窥端倪。《龙凤呈祥》被视为“马派”看家戏,讲述的是刘备过江迎娶孙尚香的故事,马连良在戏中扮演促成孙刘结合的乔玄。“此件蟒袍由马连良先生改制设计,在传统蟒袍的基础上将团龙蟒的图案布局,简化为前胸后背各一团龙,构图简约,新颖别致,突出人物沉稳老练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下部中央有一个粉红色太阳,业内称之为‘马派太阳蟒’。”童思思告诉记者。

观众观看清代《性理精义图》册页

为了增强图案的立体感,马连良在制作这件戏衣时采用了粤绣工艺,以提花墨绿珠线作为绣线,刺绣浅驼色万字不到头纹样,墨绿与驼色对比鲜明,从而使远处观众的视觉体验得到提升。“同时,下身花金在墨绿珠线中闪烁着金线的光华灿烂,显得整件服装清雅与华贵有机融合,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童思思说。

3

看创意:

沉浸式打卡千面三国

对于喜欢戏剧、关注戏剧的观众,《鼎峙春秋》《同光十三绝》等实物展品肯定能够勾起他们对戏剧艺术的强烈情感。而对于戏剧了解不多的观众,在走进展厅后,同样能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和各种互动体验装置,对中国戏剧文化有全新的认识。

展览第二单元“粉墨三国”,就很能体现策展团队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从结构上讲,第一单元讲了三国戏的历史与剧种,到了这里,应该从案下来到台前了。为了再现舞台,我们设计了一个圆形展厅,并用京剧《空城计》、昆曲《连环计·小宴》、古典歌舞剧《洛神》的元素构成了这个圆的三个弧面。”童思思说。

展览展出的《白描戏剧人物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记者在第二单元展厅看到,圆心位置一道白光直直射下,形成强烈的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八卦衣和七星剑、吕布与貂蝉的“连环计小宴”戏服、洛神戏衣等,分别与艺术装置、黑白剧照、经典唱词等搭配,在三个弧面上构成三个舞台。“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展厅内循环播放着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唱词,观众的思绪早已随之飘向那个诸葛亮在千钧一发之际仍然举重若轻的西城城头,谈笑间吓退司马懿的万千追兵。

“都在这里玩了好长时间了。”市民万女士当天带着女儿观展,在模拟民国时期的戏院后台搭建的“龙吟大剧院化妆间”里,万女士和女儿迷上了照“镜子”。原本辅助演员化妆的镜子,被设计成两面具有交互功能的屏幕,观众点击屏幕,可以选取三国戏里的行当角色,并为角色搭配盔头、脸妆、髯口进行虚拟穿戴,“定妆”后可以扫瞄屏幕上的二维码留存纪念。本次共设计了京剧中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川剧中的吕布、貂蝉,越剧中的甄宓等10个角色供观众选择。

除此之外,在展览尾厅的“幻境·三国万象”中,策展团队还将墙壁、地板作为视觉载体,用粒子特效来描绘刘备在戏曲舞台上的“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龙凤呈祥”三个高光时刻,变化的剧目、移动的灯光、粒子视觉及戏曲节奏音乐的结合,触发跨越多维度的视觉之旅,使三国戏曲亦真亦幻。

4

看技艺:

传统工艺助力经典流传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戏歌《说唱脸谱》以琅琅上口旋律向人们讲述了脸妆在塑造戏剧人物中的重要作用。在展厅中,就有一面矩阵式的脸谱墙,集中展示了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紫脸的庞统等15个三国人物的典型戏剧舞台脸谱。

童思思表示,“脸妆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化妆方法,不同角色有固定程式。这种脸妆充分吸收了假面、假形的类别化特点,配合演员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唱、念、做等表演形式来增强造型表现力。”本次展出的15个脸谱,均由川剧脸谱大师欧阳荣华的弟子熊启按照川剧中的扮相绘制,忠义、正直、倔强、奸邪、暴躁等人物特点,在五官塑造与色彩衬托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观众在展厅内参观川剧脸谱

本次展览的最后一件展品,同样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罗兰秋皮影工作室的关羽皮影。皮影所塑造的岿然独立的形象,令人想到关公的侠肝义胆、义薄云天。此时回想序厅中的那件绿色缎平金绣连钱纹男靠,或许就曾有一位名伶,穿着它千里走单骑。

在青史与戏说的层层叠加中,再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结尾处的那句“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王侯将相皆成过往,唯独人们心中的三国永远不会落幕。

关键词:

专题新闻
  • 中化化肥公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10.04亿元同比增长0.6%
  • 中科星图(688568.SH):上半年净利润3531.8万元 同比增长55.88%
  • 8月24日基金净值:易方达恒盛3个月定开混合最新净值1.0583,涨0.14%
  • 开学季,菜摊旁做作业的女孩要去医学院报到了!
  • 王者荣耀鹤归松栖信物获得方法攻略
  • 江西联通持续发力直播+短视频赛道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亚洲资本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网站:55 16 53 8 @qq.com